二手车评估师跳过的坑,你遇到了几个?
2017-04-04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为了让喜欢二手车评估的同学们少走弯路,我们愿意当个先烈。

先说一个自己的案例,前段时间,我们同事帮助一外地用户淘一辆代步车,就在车辆过户后的当晚接到客户电话,说车子打不着火!投诉!!顺带投诉师傅未按照约定时间到场、未陪同完过户就离开、深夜打电话关机等,要求给个说法。对于客户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次日三方到修理厂进行拆检查找原因最后得知,由于客户是一位新手,在用车过程未明白水温报警而导致水箱里的水少干了,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的确是由于我们当事师傅服务不到位所造成的用户体验不爽,但如果技不如人,倒霉的只有自己了!我相信很多做过二手车业务的老江湖都遇到过“机灵”的客户坑骗我们的情况,客户往往真正说实话的少,至少5%的车主卖车的时候都是抱着“糊弄过关”的思维,我们本文暂且不论国人诚信的大问题,今天就说说二手车评估师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呢?

其实在你给出答案的时候,你已经暴露了!不信我们今天做道题!

A、找卖车的人理论,用公司起诉或者想办法传递给下一个买主。


B、技不如人认栽,赔钱长记性,花钱攒经验,以后别在同一个坑掉下去。


在本文最后我们揭露这两种答案的人群特点。今天给大家分享下小胖在二手车行业工作十多年遇到的那些“经典的大坑”。

案例1: 低配改高,美规改中规!

2003-2007年,当时高端二手车实际通过海外自带和所谓的境外注册企业是可以带进来的,主要车型是宝马X5、奔驰ML、保时捷卡宴等车型,其中尤以宝马X5系列最多。当年汽车毕业的小胖仗着自己汽车专业毕业,还懂英文,所以在北京那时候进口二手车算是略懂一二的,但是就是因为“年轻骄傲”而打眼了一次。

一个老车商让帮忙看一款宝马X5车型,当时卖主说自己是某明星经纪人,为了保密而不提供任何手续就让看车,所以在判断低配高配和美规中规的时候就有“坑”了。一般评估师都知道美规的边灯、仪表、厂牌三大特征,但是这台车居然把这些都改了,因此并没有看出来,而车商为了拿下客户按照中规大贸支付了购买定金,后来这台车虽然没有亏损,但是基本是“平出”就是亏损了。

后来在工作中学习了更新的技术和知识,不得不说有些卖主真的是“高手在民间”,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并不难分辨了!

案例2: 隐瞒泡水,逼着新车压二手!

2013年初,当时培训的新人派驻到某高端品牌作为二手车评估师助理实习业务,在某天快下班,店里来了一台2008年的大众辉腾,当时汇报这台车车况特别好,公里数少,虽然维修保养记录不齐全了,但是整体看着不错,总部报价中心给出23万的价格,而这个助理评估师说自己和店里销售谈到了21万,特别欢饮鼓舞。当时汇报到我这里,立刻就“警觉”了,做了多年二手车的老炮们都知道,“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大部分占便宜的背后是吃大亏。

果不其然,客户并没有提供车辆的登记证书,就想着急赶紧签合同旧车折款换新车,如果我不拦着新车销售就逼着二手车评估师签字了,按照公司规定不见手续不确认不允许折款,当时我就问了一句话,如果因为手续没能提供而发现所有的损失如果店内新车销售能担保,那可以签字画押。结果这个老销售“怂了”。

协调后,第二天派驻有经验的评估师并查看了客户手续,发现车辆在当时的7.21泡水更换过发动机,后来车主自己又整个翻新了车辆内饰,在车辆到店出售之前进行了整体翻新后的“做旧”,这车主显然是“行内人”不是做二手车的就是搞过汽车维修的。实际车辆价值最高17万左右,如果昨天不拦着这就是将近6万元的损失。

很多经销商集团的二手车评估师牢记,有时候销售越逼着你,你越不能急,不能忽略流程和专业,平时对你不咋样的“老人”突然照顾你,有时候未必是良心发现或者一心为公,自己留个心眼儿!

案例3: 异地缴税,拒不认账耍混蛋!

三年前,当时评估师收购一台雷克萨斯LX570,根据培训要求和系统对客户的分析,车主是“社会大哥”型,一个劲儿把销售和二手车评估师都拍糊了!根据评估情况,车主也认同车辆的高里程数和车辆事故,并同意店内报价,希望迅速完成置换。

在手续交接过程中,车辆长期在外地使用而并没有北京的车船使用税,连续三年都是外地的,并且车主信誓旦旦表示缴纳,请放心。(这台车排量大,车船税比较高,特别提醒过员工),新车销售也着急就签约置换了。

车辆交易过户的时候被告知,此车的车船税证明是假的,外地并没有记录,沟通原车主那个“社会大哥”后,该人表示管不着,反正提供了,他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签字了,就得认,因此这台车多支付了将近2万元的补税,并亏损,新车销售员和评估师央求客户都没有用。

后来实在看这两个小员工挺可怜,也情有可原,出了个“馊主意”逼着这个“大哥”乖乖的补了1万元,挽回点损失,公司赶紧完善了流程和培训。

案例4: 惯性思维,交付车辆马虎不得!

不记得是2011年还是12年的了,当时一个评估师评估定价了一台荣威550,车主是某教育机构某职位,印象比较深,因为当时置换的那个品牌9月教师节有活动,当时临近十一国庆节,特意给客户做了优惠延期。评估定价的时候都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车主希望10月7日上班再交付车辆,毕竟新车还没有到车,所以评估师没有经过公司流程就答应了。

正常来讲,一般第一次评估都是给出价格范围和大概,真正置换靠谱进行第二次细致评估检测需要各种资料和要求,同时要与客户在合约中签署价格有效期,交付车辆要求等等,而往往很多4S店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这方面都非常不专业,甚至评估委托书都没有。

这台车当时是9月30日评估检测,车辆其中的描述是四条轮胎,6月份刚更换,蓄电池更换,车内座套整洁,附属三角牌灭火器齐全。。。。。10月8日交付时评估师并没有仔细重新核对车况,结果实际车辆交付时候四条轮胎全部换成“光板儿胎”,蓄电池更换二手,车内备胎没有,三角牌灭火器没有。车辆和当时评估仅仅7天时间,里程增加了近3000公里。

这样的前后差异,由微利变成了大亏,后来评估师反思,觉得这些“老师们”不会骗人啊?没有想到会这样的“算计”。

案例:N

有关车辆状况隐瞒的,比如故意在评估师旁边分散注意力的。。。。。。

有关车辆手续隐瞒的,比如先签字合同再提供手续既成事实。。。。。。

有关价格信息隐瞒的,比如低开发票本身其实是特殊渠道车。。。。。。

总之各种的坑,有机会全国同行多提供一些,我们可以出一本书叫做《中国二手车评估师那些年跳过的坑》

可以说做了多年的二手车行业的人内心深处都被太多的阴暗和不诚信伤害过,这其中有同行也有客户,做的时间长了有时候往往被很多人说“心硬规矩多”,其实很多人说二手车评估师“套路深”,殊不知这些都是被“无数伤害”所积累出来的生存之道,都是赔钱的“血淋淋”教训。


有些传统内行经常说,为什么不教给徒弟,更不会教给电商呢?因为这些都是要支付很贵的“学费”的。一车一况一城一人一价一评,多种因素,所以我们最后揭秘开头的选择。

选择A的,多半是新人或着偏网络和电商的基因,认为利用技术、规范、法律来追回损失等问题,或者说转嫁给买家出现问题拒不认账。

选择B的,多半是传统行业人,所谓的既不误人打眼就得认账,不可能永远吃肉而不挨打,还是自己本事不行,

其实这篇文章不想说人心人性的问题,毕竟这些不规矩耍鸡贼的卖车车主相对是少数,但是对于二手车评估师来说,打眼看砸了就要承担损失,尤其是很多规模化的4S店和品牌,还是有那些个电商,既要有规范和流程,也要有培训和经验总结,尊重敬重传统,不断突破创新。